(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实践策略 1.把握教师生活的统一性,建构整合的教师道德身份 身份是人们对"某人是谁"的理解,是人所赋予自己的以及被别人所赋予的各种意义。[26]作为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组织原则,身份为教师怎样行动、怎样理解自己的工作和在社会中的位置提供了参照框架。[27]教师的道德行为与其道德身份密切相连。教师在专业实践中经常面对道德难题、进行道德决策,甚至在两种乃至更多的善之间进行选择,其道德结果取决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在每个场合都知道该去做什么,但那不是通过应用一般性的原则,而是通过成为一个特定种类的人:一个以独特的方式看待情境的人。"[28]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公共角色与私人自我相互分离,教师生活的同一性被割裂,是整合的教师道德身份形成的现实障碍。一方面,在传统德性论的引导下,教师被视为德上的圣人、是道德理想的化身,教师专业道德丧失边界:"现在我们逐渐从道德上就把老师压制成一种圣人,你必须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一教师语)。道德的普遍性、无限性破坏了教师的职业认同,阳光下最美好但不最令人羡慕是很多教师的自我职业定位。另一方面,义务的规训忽视了教师道德人格的塑造。师德建设多从国家、教育事业等高度来导引出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和责任,将道德活动从教师的个人生活中分离出来,公共生活挤压和冲击着教师的私人生活,教师道德身份叙事中常常缺乏自我。这种无人的道德观因脱离教师生活世界而常引发教师的质疑和反感。为此,教师专业道德建构要将多元道德观植人教师的专业生活,帮助教师整体地想象其道德生活。借助于"我是谁,我的生活将向何处去"的身份叙事,教师体悟专业操守作为行为底线的制度意蕴,将社会客观赋予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变成"我"的规则,转变对规则的制度依赖。同时,教师要辨识"有道德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美德,培植美德信念,信守基本的道德承诺,按照理想人格来塑造自我的道德品格、提升内在的道德涵养,以符合美德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打造有品质的、卓越的专业道德生活。但教师也要认识到美德的有限统一性,在成为有道德的教师同时也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并非道德理想的化身,不可能具有所有的美德。多数教师仅具有数量有限的美德、特定范围内的美德而缺乏某些美德。 2.打破自我利益与自我牺牲的二元对立,关注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人文性与可持续性 实际上,教师的专业实践过程也是教师对何为好生活、应该如何生活问题的探求。教师专业实践内在的善不只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包含了教师个人的成长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双方发展的交汇融通中,教师和学生共享美好的教育生活。探讨学生的成长如何促进作为教师的"我"的成长、发掘专业实践对教师的道德意义本身就是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内容之一。简言之,专业道德既要帮助教师做正确的事情,服务于顾客的善,也要达成教师自己的道德诉求。因此,教师教育需认识到,教师不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抑或无独特个人身份认同的"围着学生转"的卫星。教师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个体,具有自我的发展利益和主观发展需求。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并非是对教师专业的道德品性的背离。恰恰相反,失却了教师的个体发展,学生成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专业道德也不应止于其工具性,更要滋养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成为完善教师的道德本性、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的基石。教师专业道德建构要唤醒教师的个人志向,激发教师的深层次发展动机,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和对专业理想的追求,以助于教师建立起成熟的道德人格和独立的个人身份认同,拥有健康的生活样态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如此的教师专业道德建构才是人文的、可持续的。 3.发展教师对专业实践的道德承诺,彰显教师在专业道德建构中的主体性 当前,新自由主义冲击着教育,各种市场原则和价值观逐渐渗人教育系统。表现性和问责作为新型的教育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绩效文化、效率、竞争压缩了教师专业自主的空间,教师的私人生活领域萎缩。专业自主权的受限乃至缺失,直接威胁着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信念,削弱了教师对专业实践的道德承诺和对专业实践社群的道德归属感。在面对问责文化、满足制度性要求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专业身份被企业竞争身份所取代。[29]道德专业身份的缺失给教师带来大量的消极情感体验乃至自我精神的封闭,也表明教师在专业道德建构中的非自觉性。 教育生活的公共和私人二重性决定了国家和教师都负有建构专业道德的责任。为确保学生的利益得到维护,国家有责任制定道德责任和义务,但这仅是对教师的底线要求。"教学是一个规范性的概念,需要通过一个理想的存在方式进行界定,以助于实现对专业而言最关键的善。"[30]专业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维度激励着教师的道德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价值和意义的来源,从而塑造着教师的道德身份。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推动力来自于内部,不可强加,需要教师的认同、承诺和投人。也就是说,教师对专业道德的理想维度有最终的发言权。为增强教师的能动意识和自我规控能力,教师专业道德建构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反思与合作对话空间,帮助教师积极反思好教师意味着什么、教师专业如何贡献于学生发展和社会繁荣,批判性地审视自我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自主反思、分享论辩中担当道德使命、重塑道德愿景,实现扩权增能,这本身就意味着教师对其专业道德责任的承担方式。在此意义上,教师专业自主不只是反对政府广泛干预的消极自由,也是一个赋予专业道德以内容、赋予道德自我规控以形式的积极义务。[31] |